历史学科知识点材料 |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

发表时间:2023-01-12 22:34

秦汉统一民族国家

的建立与巩固


【阶段特征】

中华文明多元一体,源远流长。在夏商周文化的基础上,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,秦汉初步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文明。


1.先秦时期

先秦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,包括原始社会、夏、商、西周和东周(春秋、战国),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,即原始社会的出现、发展与解体,奴隶社会的形成(夏)、发展(商)、鼎盛(西周)与瓦解(春秋)以及封建社会的形成(战国)。

(1)政治: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禅让制;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,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;商朝实行内外服制;西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——分封制、宗法制;春秋战国时期,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,周王室衰微,分封制遭到破坏。


(2)经济: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,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。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,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。在此基础上,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。


(3)文化:在学术领域,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;在文学上,《诗经》和“楚辞”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;在文字上,商朝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——甲骨文。


2.秦汉时期

秦汉时期(公元前 221—公元 220 年)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。

(1)政治: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,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。


(2)经济:封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有所发展,对外贸易开始(丝绸之路)。


(3)文化:治国思想出现了法家—道家—儒家的转变;西汉武帝时,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。医学、造纸术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。



【重点知识】
一、先秦时期

(一)夏:开启王位世袭制

(二)商(殷朝):地方管理上使用内外服制。即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的王畿地区,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。中央政权与各附属国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。

(三)西周:血缘关系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,是西周政治的基本特征。西周实行分封制 与宗法制,史称“封建亲戚,以蕃屏周”,形成了“天子—诸侯—卿大夫—士”金字塔型的 等级结构。土地政策为井田制,即土地国有,集体劳作。工商业为官府掌控。

(四)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变化
1. 政治:兼并战争体现历史由分裂趋于统一;各国发起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变法运动。
2. 民族:民族关系发生重大变化;形成了初步的文化认同、民族认同。
3. 经济: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,生产力发展,农民开辟私田,荒废公田;统治者也开始 赋税改革,井田制逐渐瓦解,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。
4. 阶级:新兴地主阶级产生,奴隶主阶级衰落。
5. 思想文化: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,各家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, 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。

二、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

(一)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
①政治上彻底废除分封制,推广郡县制,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,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。
②经济上全面推广重农抑商;统一度量衡、统一货币、修建驰道与直道, 建立统一大市场。
③文化上统一文字;焚书坑儒。迁徙六国贵族到山东;整顿社会风俗。
④ 民族上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,空前统一的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。征服南方越族, 加强对云、贵西南夷的控制;修建长城抵御匈奴。

(二)两汉巩固统治的措施

1. 西汉初期:奉行“无为而治”的统治思想;政治上在战国秦故地实施郡县制,而山东 六国故地则大部分采用分封体制。经济上轻徭薄赋,与民休息。

2. 汉武帝时期
(1) 政治:
①加强皇权,削弱相权;建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中朝(小臣大权)。
② 要求王国将土地进行再分封,再分封的诸侯由郡管辖。
③改革选官标准为才华、道德水平, 流程为由地方推荐、中央考核并任命。
④刺史制: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州,分设刺史, 对地方进行巡视监察。

(2) 经济:铸币权收归中央;盐铁官营;均输平准;重农抑商。

(3) 思想: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;此后,儒学成为我国此后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。

(4) 民族:
①卫、霍主动出击,打击匈奴;
②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;
③设立西域都护府;
④进一步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的管理控制。

(三)秦速亡的原因:
“焚书坑儒”钳制了思想,摧残了文化。实施暴政、推行严刑峻法等行为,加剧阶级矛盾,引发农民起义。山东六国对秦严重缺乏政权认同感,国家治理体系失效。

【概念解释】
1. 多元一体:指中华文明的起源多元化,但向中原文明主体不断融合。既有包容,又有统一,是中华民族的主要特征。

2. 内外服: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,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,是对原部族在居住地的就地册封。中央政权与各附属国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。

3. 分封制:王畿由周王直接管理,王畿之外的广大地区封授给世袭制的诸侯管理。分封主体为王族,且诸侯需要承担对周天子的义务,是一种间接管理的地方管理制度。

4. 宗法制:宗法制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宗族组织内部的制度,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表现。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,周王是大宗,诸侯是小宗。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,对后世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5. 共和行政:公元前 841 年,周厉王贪财好利,为政暴虐,引发了“国人暴动”。周厉王出逃,大臣召公、周公共同执政,史称“共和行政”。体现了延续至春秋的原始民主传统。

6. 井田制:即土地国有,集体劳作,是西周的基本土地制度。井田即方块田,整治规则,有沟渠灌溉。周围八块田为私田,收成平分,中央一块为公田,上交国家。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、石、骨、蚌等材质的工具,青铜农具极少。

7. 民族认同: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为先进,称为“华夏”。戎狄蛮夷等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,并融入华夏族。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,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。

8. 铁犁牛耕与小农经济:随着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,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,形成了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然经济形态,其主要表现为:生产以家庭为单位(规模小),男耕女织(与家庭手工业结合),自给自足(自然经济)。

9. 贵族政治与官僚制度:中国的贵族政治流行于先秦时期,在春秋战国时逐步为官僚政治所取代,秦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全面推广的标志。二者最大的区别为权力来源,贵族政治权力来源于世袭,官僚政治则为皇权。

10. 统治思想:指统治者施行管理的核心思想,由秦至汉经历了法-道-儒的转变,其核心目的均是巩固封建统治,加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。

11. 土地兼并:自春秋战国土地私有制出现,土地兼并便开始了。土地兼并易产生阶级矛盾。土地兼并在汉朝及魏晋南北朝的表现结果为士族势力加大(庄园经济),在宋以后则主要为佃农经济。


高宏免费提供以下算分工具
帮助各位考生明确目标分数
知己知彼,才能百战百胜

↓↓↓




高宏开设独立校考班

校考生个性化教学

拒绝插班烦恼,圆梦不费力

↓↓↓


高宏教育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

高三暑期集训
高三全日制
艺考文补
地址: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南屿镇乌龙江大道168号
       (靠近南屿柳浪小区)
电话:0591-87512310  
高宏课程
商家服务
联系高宏
联系方式
在线报名
关注我们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